我的毕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振南明 > 第四十章 降臣的自我修养

第四十章 降臣的自我修养(第1/2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,。&29378;&20155;&32;&21715;&35498;&32178;&936;&969;&936;&12290;&120;&105;&97;&111;&115;&104;&117;&111;&65287;&107;&114;

    六月初九,伪清户部、工部侍郎王鳌永,监军副使方大猷一行人返回了北京。

    此行他们是奉了摄政王多尔衮之命,前去招抚山东。二人本想借着机会好好表现一番,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招抚齐鲁各府县,在新主子面前挣得一个好印象,谁知事情颇有些波折。

    王鳌永原本以为崇祯自缢煤山,李自成兵败一片石,清廷以雷霆之势入关控制畿辅,明眼人都能看清形势。而他只要一路游说,就能不费吹灰之力的让山东各府县插上清廷的旗帜。可谁知他们抵达德州城外时,发现城门紧闭,似乎城中之人早有准备。

    王鳌永遂命人将劝降的书信绑在箭上射进城中,希望实际控制这座城池的人可以识时务,献出德州归顺清廷。

    可谁知对方丝毫不予理会,完全没有商议的意思。

    这让王鳌永勃然大怒。

    再怎么说,他也是清廷摄政王委任的户部、工部侍郎,是堂堂高官,是负责山东招抚事宜的特使。对方不给他面子就是不给清廷面子,跟他作对就是跟清廷作对。

    当时王鳌永就想立即派人告知摄政王多尔衮,请求清廷从北京发兵来攻,用武力将德州攻下并屠城以作示威。

    但这一想法刚一生出就被监军副使方大猷劝阻了。

    方大猷的理由很简单,他们二人是降臣,要想获得清廷的信任,就必须卖力的表现。【 .】

    若是遇到一点挫折就立即搬兵,便会显得能力极为平庸。

    方大猷一语点醒梦中人,王鳌永连忙表示他们不但不能立即去搬兵,还得多去几处城池,以给清廷留下恪尽职守的印象。

    他们离开德州后又去了武城、临清、馆陶,无一例外的,这些城池都紧闭城门,拒绝与清廷招抚官员进行任何接触。

    这下王鳌永坚信这绝不是巧合。

    一番打探后他才得知原来德州缙绅奉宗室朱帅钦为济王,号召山东各地缙绅反顺,一时间齐鲁大地各府县的顺朝官员都被拿下,山东大地名义上又回到了明廷治下。

    当然,只是名义上。

    王鳌永知道在山东各地起事的只是一些缙绅,并没有军队支持。而顺朝委任的官员之所以能够被轻易的拿下,也是因为手中没兵。

    这样看来山东大地其实处于一种绝对的兵力空虚状态,无非是缙绅们暂时倾向于明廷罢了。

    若是没有军队驻防,山东缙绅的这种热情自然不会持久。

    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,这些缙绅是最不可能拿自己的家族命运去开玩笑的。

    这时候只要摄政王派出一支偏师就可以轻松的接管山东。满洲大兵所到之处,定是城门大开以迎八旗王师。

    而经过这一番调查行动后再返回京师,清廷便不会认为他二人敷衍,反而会对其积极刺探情报的行为予以嘉奖。

    从降清的那一刻起,王鳌永和方大猷便知道自己没了退路。

    武将降清后或许还有反正的机会,因为他们手中有兵反正后此消彼长对明廷有益。

    文官却不行。

    他们手中无兵无卒,即便反正也对明廷没有任何益处。所以文官一旦降清,便只有一条道走到黑。

    所幸现在清廷占据畿辅、河南,并有拿下山西,进窥关中的趋势。

    得关中者得天下,只要清廷拿下了关中便没了后顾之忧,可以放开手脚对付残明小朝廷。

    王鳌永和方大猷坚信羸弱的残明小朝廷绝不是清廷的对手。

    当初明廷富有四海,以举国之力尚不足以战胜仅辽东一隅之地的清廷,现在只剩下半壁江山,拿什么抵抗满洲大兵的兵锋?

    二人相信,清廷灭掉残明小朝廷,定鼎天下只是时间问题。

    而他二人就是要帮助清廷在更短的时间内驯服九州。

    拿下山东,便是第一步。

    作为文人,他们十分清楚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。

    投降事清算什么?只要最后是清廷得了天下,他们便是有功之臣。

    虽然功劳比不了辽东时期就投降的老人,但至少有官当,总好过给老朱家哭坟不是?

    识时务者为俊杰,清廷不会亏待他们的。

    至于降清之后就从士大夫变成了奴才,他们才不在乎。

    做奴才能换得高官厚禄、荣华富贵,傻子才不去做!

    之所以现在世人觉得他们低贱,是因为南面的残明尚在。等到清廷灭了残明,天下人就都成了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